浅析“儿茶酚胺与嗜铬细胞瘤”
儿茶酚胺是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,包括多巴胺(DA)、去甲肾上腺素(NE)和肾上腺素(E)及甲氧基肾上腺素(MN)、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(NMN)、3-甲氧基酪胺(3-MT)等衍生物,与多种生理、病理现象密切相关,在机体维持内稳态平衡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。儿茶酚胺是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(PPGLs)的特异性标志物,临床上可以用于辅助诊断高血压、甲亢、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内分泌相关疾病。
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病人中患病率为0.05%~0.2%,发病高峰为20~50岁。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%~90%;本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甚大,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、心衰或脑出血等,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有关,表现有高血压、头痛、心悸、高代谢状态、高血糖、多汗。
适用人群
阵发性高血压患者,同时有头痛、心悸、多汗等症状。
顽固性高血压患者。
有PPGLs家族史或相关的遗传综合征家族史的人群。
有PPGLs既往史的人群。
PPGLs术后患者。
患有继发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。